- 時間:2022-12-16
- 點擊:23
- 來源:甘肅日報
趙前前
消除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壁壘,實現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空間融合、產業融合、要素融合以及制度融合,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將其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質要求之一,為全面深入理解新時代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意義、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提供了理論指引。立足甘肅實際,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,就要消除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壁壘,實現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空間融合、產業融合、要素融合以及制度融合。
促進城鄉空間融合發展。要轉變傳統城鄉二元空間布局的觀念,在城市空間局部和功能設置中完善產業、基礎設施、生態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布局,充分考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范圍,充分發揮城市群、都市圈要素集聚載體作用,帶動發展周邊農村多樣化的生產生活和休閑娛樂產業。合理規劃建設城鄉之間的基礎設施、民生工程、社會服務以及生態建設,提升和優化農村的農產品供給、社會服務供給、鄉村文化供給和生態服務供給。
促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。要堅持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,立足各自優勢,上下延伸各自產業鏈,推動城鄉產業互補互聯。城市應注重拓展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,農村注重“互聯網+農業”和科技農業發展。創新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模式,深挖農特產品附加值,拓展利益空間。創新農村產業和產品發展的新業態,推動城鄉多產業多要素跨界融合發展,健全農村產業鏈系統。建立健全城鄉生態補償機制,健全農村生態產品供需對接、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及植樹造林“碳積分”有償轉讓等機制。
促進城鄉要素融合發展。要實現城鄉之間土地、勞動、資本、技術、數據等全要素的自由流動,擴大城鄉發展空間。繼續深化城鄉土地市場化改革,對新開發土地適當擴大市場交易范圍,促進農村土地高效參與產業建設。鼓勵城鄉人力資源的雙向流動,讓農村勞動力本地就業,城市人力資源入村就業。加強政府和金融系統對農村的支持,建立資本支持“三農”激勵相容機制和約束制約機制,有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產業。加快培育農村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,發掘農村能工巧匠和非物質文化傳人,幫助農民在實現技術傳承的同時增加收入。
促進城鄉制度融合發展。城鄉二元戶籍改革是促進城鄉制度融合的核心,是產權、權益以及社會參與的關鍵,要建立健全城鄉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戶籍登記制度。健全以產權為核心的城鄉財產同等制度,推進土地、勞動力和資本制度改革,通過產權改革賦予農民選擇權,釋放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活力。健全以權益為核心的城鄉權利等同制度,改革城鄉社會保障、民生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制度,實施城鄉一體化建設。激發城鄉居民共同參與社會建設的創造力,完善市場主體、社會組織或自治組織的制度供給,使城鄉居民能夠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,構建社會協同治理新格局。
作者為省委黨校(甘肅行政學院)甘肅發展研究院副院長、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