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2-10-17
- 點擊:46
- 來源:奔流新聞
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,歷史長河給今天的甘肅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。日前,甘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獻整理工程——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已取得階段性進展,這項“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”的文化工程,計劃從2020年起至2029年,共用10年時間完成。
據了解,截至2022年10月上旬,《隴右文庫》編輯中心已按計劃完成了《隴右文庫》第一子庫《方志庫(一)》101冊的編纂出版任務,完成了《方志庫(二)》101冊的出版審讀;完成《隴右文庫》第二子庫《著作庫》151冊的采集、整理、編纂和終審,現正在進行出版審讀;完成《隴右文庫》第三個子庫《民間寶卷庫》51冊的采集和整理,擬在今年的12月份,同步召開《方志庫(二)》《著作庫》《民間寶卷庫》的成果發布會,其他各子庫按整體編纂計劃正在穩步推進。
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不僅是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性、基礎性、標志性工作,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關于“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,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”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,更是實現文化強國、文化強省宏偉目標的迫切需要,對賡續中華文脈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具有十分重大意義。
10月14日,奔流新聞記者就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這一重大文獻工程的時代背景等,采訪了《隴右文庫》編輯中心主任高國祥。
▲《隴右文庫》編輯中心(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)主任高國祥
受訪者:《隴右文庫》編輯中心(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)主任高國祥
采訪者:奔流新聞記者荊雯
奔流新聞:請您介紹一下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的背景情況?
高國祥: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是社科界、文化界多年來的夙愿。早在2011年,甘肅省委《關于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,進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意見》中就明確提出“要編纂出版隴右文庫、絲綢之路及敦煌文化系列書籍、西北民族文化叢書?!碑斈?,省委辦公廳、省政府辦公廳印發《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》,專門列出了“隴右文庫編纂”項目。2013年,我省獲批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,在省委、省政府印發的《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方案》中又一次提出要實施《隴右文庫》編輯出版工程。在10年時間里,省委宣傳部、省財政廳、省社科聯、省文旅廳、省文物局和各相關單位開展了多次專項調研,有記載的調研活動就有15次,并專門召開研討會10多次。社會科學界政協委員先后于2018年、2019年在省“兩會”中多次提出提案。2020年6月4日,《隴右文庫》這項重大文化工程順利啟動。
奔流新聞:《隴右文庫》具體包括哪些內容?
高國祥:《隴右文庫》內容包括《方志庫》《著作庫》《金石文獻庫》《出土文獻庫》《簡牘庫》《敦煌文獻庫》《檔案文獻庫》《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庫》《民間寶卷庫》《圖錄庫》《文獻提要庫》《附錄庫》12大子庫,總量約4.5億字,基本囊括了我省歷史各類文獻遺存,堪稱一部甘肅的“四庫全書”。
奔流新聞:此次編纂工作是如何征集底本、整理編纂的?
高國祥:《隴右文庫》是我省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典籍整理工程,底本文獻收錄時間跨度大、地域廣?!峨]右文庫》編輯中心以國家和省內現有歷史文獻目錄為基礎,通過召開專家座談會、信函、實地走訪等形式補充完善子庫《目錄》,其中《方志庫》《著作庫》收到的補充目錄信息達82條,更正信息5條(其中多為史料無載或記載為散佚文獻)。對于省內歷史文獻重點存藏單,如省圖書館和省博物館的底本文獻,主要通過協商談判方式解決。對于省內各地市(州)存藏單位文獻,由省社科聯與文化系統、方志系統、圖書館系統、檔案館系統、高校系統橫向聯系,掌握一手信息,出具函件追蹤征集?!峨]右文庫》編輯中心派出技術骨干,采用先進的冷光掃描技術,采集底本文獻信息。對于省外藏甘肅文獻,如國家圖書館、首都圖書館、北師大圖書館、中國科學院圖書館、南京圖書館、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的底本文獻,主要通過置換和購買的辦法予以收集。對于海外收藏甘肅歷史文獻的單位,如日本 、俄羅斯、英國、法國、德國及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底本文獻,則通過國家外文局駐地機構,請求代為協商,基本上做到了“應收盡收”。截至2022年7月底,已采集底本文獻512種,其中省內采集381種,省外采集103種,海外采集28種,其中的孤善本就有97種,占文獻種數的18.9%,許多珍稀文獻屬首次公布,大大提升《隴右文庫》的學術與使用價值?!峨]右文庫》編輯中心向省內著名專家、學者約稿75萬余字,包括《隴右文庫》前言、序和各子庫的綜述、凡例、提要,以及導讀總目錄等,聚集甘肅一流的學術力量來打造。編輯中心嚴格按照編纂程序和標準,以景本通文為主,采取撰寫提要、規范名稱、漏頁甄補、缺頁說明和箋題尾注等方式技術整理3個子庫圖版20萬余頁,333冊。
奔流新聞:在此次編纂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做法?
高國祥:在前期準備階段,省社科聯全面總結梳理近十年來的立項材料,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,研究制定《〈隴右文庫〉編纂工作實施方案》,明確編纂工作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,設定編纂出版目標任務,即從2020年開始,至2029年底結束,力爭用10年時間,編纂完成《隴右文庫》;明確《隴右文庫》以子庫為獨立編纂出版單元,子庫下以編、輯、卷三級為基礎分類結構;確定了收錄時間為先秦至1949年10月以前;確定收錄地域以甘肅省行政區劃為基本地域界定范圍,部分歷史文獻可適當放寬;明確編纂出版主要技術標準要求,使得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的目標、路徑和質量標準清晰明確。
奔流新聞: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,是一項復雜的、系統的文化工程,是怎么明確職責分工,推動高效運行的?
高國祥:加強組織領導,明確責任分工是保證編纂出版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。甘肅省委批準成立了由省委分管領導任主任,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,市州、高校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編委會,負責統籌領導、組織協調《隴右文庫》編纂工作,研究決定編纂出版重大工作。編委會下設辦公室,設在省社科聯,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、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王成勇和省社科聯黨組書記、副主席陳元龍兼任主任,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領導為成員,具體負責制定《隴右文庫》編纂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,組織協調編纂出版事宜,管理工作經費,聯系學術指導委員會,督促指導做好編纂出版工作。在省內高校、研究院(所)抽調知名專家學者20人成立學術委員會,具體負責對《隴右文庫》的內容、導向和學術進行把關,解決編纂出版過程中出現的學術問題,為編委會決策提供學術支持。編撰工作具體業務由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承擔,具體負責資料采集、編纂與整理工作。
奔流新聞:如此龐大的編纂工作,如何確保編研質量?
高國祥:在編纂整理實施階段,省社科聯堅持把《隴右文庫》編纂整理工作列入黨組重要議事日程,建立《參編學者、參編單位聯席會議制度》《〈隴右文庫〉專項經費管理規定》《底本文獻信息采集補償辦法》等制度機制,嚴格貫徹執行。學習外省同類項目成功經驗,優化從文獻采集到三校統審等“6級程序”,完善從文獻征集到成果數字化“5大標準”。嚴把編前研究分析、編中抽查講評、編畢集中評審“3大關口”。分管領導經常深入采集、編纂一線,實事求是地肯定成績,指出存在的問題,努力做好編纂服務保障。對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自身無力解決的問題,能解決的立即解決,不能解決的報請編委會(辦)協調解決。省古籍文獻整理中心堅持采用《工作簡報》定期綜合匯報,采用文電方式一事一報,確保編纂整理各個環節質量?!峨]右文庫》編委會建立了嚴格的審稿制度,每一個子庫出版前,均要組織有關部門負責人、編委辦、社科界知名專家進行審稿,堅持分段評審和出版終審相結合,牢牢把住意識形態安全關和編纂成果質量關。
奔流新聞:編纂工作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,產生了怎樣的社會反響?
高國祥:編纂出版《隴右文庫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,非一家之力所能及,需要社會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。為完成這部文化巨制,省社科聯發揮組織協調作用,爭取各界的理解與支持。實際工作中,從底本征集到編纂出版包含16個主要工作環節,其中底本征集一項就涉及到海內外、省內外以及民間近百家單位?!峨]右文庫》微標與裝幀設計征集一項就有20余家單位和1000多名專家學者參與。目前,《隴右文庫》的編纂出版已基本形成了“政府主導、學界參與、社會關注”的良好工作格局?!峨]右文庫》的編纂出版,已經或正在點燃我省社會科學界、文學藝術界深入研究甘肅歷史文化的熱情,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古籍工作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。
奔流新聞: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有哪些?
高國祥:在高標準、高質量完成年度編纂出版任務的基礎上,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還是要樹立“觀古鑒今、古為今用”的理念,深入挖掘古籍時代價值,回應時代需求,既要服務于從事傳統文化研究的專業人員,也要重視滿足普通群眾對傳統文化的需求,推動編纂成果創新性轉化,為廣大讀者提供多層次、寬領域、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。其次就是著手開展編校整理工作。根據古籍的不同類型,進行分門別類、系統整理,在吸收借鑒新的資料、新的研究成果基礎上,開展句讀、校注、評析等精注精譯精評的加工,增強編纂成果的資料性、可讀性和思想性,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,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。與此同時,推進數字化平臺建設。逐年推出各子庫數據庫,逐步完善《隴右文庫》數字資源平臺,分步驟、分批次向社會開放,為廣大讀者學習研究提供便捷渠道。